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全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百万人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再翻一番,达到4.8亿人。养老与家庭服务社会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不足、行业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已严重制约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至12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要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专家认为,相关政策落地后,高价药将有望受益,同时创新型产品也有望在市场上加快释放。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18〕26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17日
这部由民政部主管的当代养老产业研究院和中华慈善总会大众慈善促进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丛书,分《居家养老实务手册》《社区养老实务手册》《机构养老实务手册》三册,内容涉及世界先进国家、中国国内先进地区和先进养老机构的养老经验,中国政府有关养老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中国从古至今养老养生的历史变化,尤其是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中国的农村养老,积极研究和探索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机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读热点问题。
《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解读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利国认为,当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等方面。他建议全国人大把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适时听取国家部委相关专项工作报告,促进政府加快构建与百姓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社保待遇水平继续提升,关键领域改革或迎突破
他认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推广各种类型的养老模式,改变养老全靠政府的不合理局面,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府要加快养老配套“政策体系”的构建,让各种社会力量真正成为养老产业的主角,以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细分化的养老服务。
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有关措施,原则上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6月23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介绍该《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回答记者问,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政策解读。
据大洋网报道,近日《广州市企业社会化管理特殊退休人员安置费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发布,广州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特殊退休人员,可享受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信息智慧助老、特殊困难帮扶等服务。
近日,有网友在洛阳网《百姓呼声》发帖咨询有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问题。今日,洛阳网记者咨询了洛阳市地税局、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人员。
社会保险关乎每个人的利益。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保高峰论坛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7》显示,企业参保的及时性、险种覆盖面持续提升,但目前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4.1%。
年终奖是否纳入缴费基数,这个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中细节的取舍,应该服从于改革的全局。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建立全民统一的养老制度,而且要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弥合社会分歧。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存在住房公积金被挪用的现象。这也成为“住房公积金”被关注的原因之一:与其住房公积金可以挪用于教育、城建,那么,用它发放养老保险也并非不可。
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要在社区居家养老,目前全国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将同步适度提高,1亿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专家分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或将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未来应建立基本养老金的合理调整机制。
昨天,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本市要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统一登记制度,将实施非京籍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实优待政策,大学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还将获得入职补贴。
随着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建设一流工作队伍,是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许多地方和单位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人力配备与工作任务、思想观念与工作特色、业务能力与工作目标、处事作风与工作特点、服务方式与工作统筹、艰辛付出与工作回报“六个不相适应”的问题。要破解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难题,打造讲政治、重感情、业务精、作风好、老同志信得过的过硬队伍,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可采取六种应对对策